书法家 刘安成 官方网站

+收藏:http://liuanche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膜拜西藏
2012-01-03    浏览(1201)    作者:刘安成    来源:书法家 刘安成 官方网站

西藏的一切都很厚重。阳光很重,晒在脸上很痛;颜色很重,所到之处无不色彩斑;空气很重,吸进去总是很闷,走快了就喘不过气来;历史很重,每座庙宇都是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和见证。我倒是最爱那里的厚重。尤其是阳光的艳丽。我倒是想借太阳的直射让自己晒成“高原红”,这样也许会对我的失眠有所帮助。 但想晒成“高原红”也并非那么简单的事。在被晒的过程中,一不小心皮肤还会有些灼热感;站在日光下,阳光刺眼的有些离谱;躲在树荫里,一阵凉风吹过,又让人冷的浑身起鸡皮疙瘩。

好有个性的西。这里的阳光和凉风都有如此般的个性,我今后是否也应该更有个性些。 少一些温良恭俭让,多一些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想到此,我的心胸似乎一下子豪迈了许多。

金色的圣城拉萨,夕阳下的布达拉宫一角,金光闪闪犹如天上宫阙。这就是天上的街市吗?沐浴在金色的祥光中,静静地流淌。只有在最神圣的地方才会有这样的幸运吧!白色的佛塔在金色的光辉照耀下更加神圣,如大地对天空的虔诚,藏族人对信仰的虔诚!走在这样的街上是幸福的!

独脚朝圣,一只脚、两只手、一颗心、拉萨八廓街,再寻常不过的时光。看见这一幕,我的目光被吸引过去,默默凝视:俯身大地匍匐的瞬间,那只脚该承受多大的重量?当身躯与大地融为一体、默念六字真言,内心无比宁静,一次、又一次,目光掠过尘世,看见信仰,而笑容从来未消失。

吃过早饭已经十点钟了,正是阳光明媚,凉风送爽的时间,司机杨师傅带着我买了朝拜布达拉宫门票。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主楼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到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及北部白色的僧房组成。在红宫前面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于挂大幅佛像之地。据说布达拉宫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后重建后成为了历代达赖喇嘛的东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会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藏族讲解员姑娘次仁美多是四川阿坝州人,一路上讲得很卖力,语速也很快,一直不停的在讲。从布达拉宫的始建讲到五世喇嘛的修建,又讲到十三世喇嘛的圆寂;从松赞干布王朝讲到文成公主的西嫁,又讲到吐蕃王朝的灭亡;从藏传佛教讲到苯教的人名。这些生涩复杂的人名,对于失眠严重、记忆力极差的我,很少能记住。为了不影响讲解员小姐的情绪,我也是装作很认真地听很认真地记的样子,尽管这样还是混沌得一塌糊涂。只觉得游客和朝拜的那个人多呀, 走也走不动。空气中弥漫的酥油灯散发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味道,感觉油乎乎的特别别扭,让人心脏阵阵发闷。又不想错过这难得的了解藏传佛教的机会,又难以忍受里面说不清的气味,再加上从远道而来的乡下藏族朝拜者身上的油污和异味,真的想着得赶紧离开才好。就这样在布达拉宫一处一处的游走着,一些藏族佛教信徒无视这么多人的存在,在人海中穿梭。一见到佛像就能见到成群的朝拜者,一个比一个动作快,两手翻来翻去忙不迭的在做着我们读不懂的种种手势,不由地让人想起中国农村过春节给老祖宗磕头的场景,但这种朝拜比拜年虔诚辛苦多了。朝拜完一个地方赶紧行往下一个佛像,正三圈反三圈的转,那是他们的信仰。他们一年辛辛苦苦挣下的钱不舍得用,几乎都花费在这里,信仰的程度绝对比我们信仰共产主义要深刻得多,甚至虔诚的感觉有些愚昧。在香格里拉去往拉萨的飞机上,就遇到了成批的老藏民。皮箱、布袋,累累坠坠,忙得不亦乐乎。邻座的一位旅客说:现在如遇抢劫者把他们抢了,弄个几十万块钱一点问题都没有。藏民们一年到头省吃俭用,把所有积蓄都献给了寺庙。

有时候有些道理说千遍道万遍都是说不清的,却往往在不经意的一瞬间,一个画面 ,一个定格,就可以让人幡然醒悟。那一刻,我浮躁的内心仿佛也从那朝拜者一张张平和虔诚的脸上得到了些许慰藉。我似乎明白了,在纷繁喧嚣的都市里,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又该用什么样的心境使自己多一些豁达、柔韧、舍弃,让内心在平静一些,让世俗走得再远一些。

从布达拉宫回宾馆的路上,思绪一下子沉重起来。不是高原反应,而是那一个个行长礼的藏族同胞无形之中带给我的。仅仅就是一种信念,因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寄托,因为人们一生的前尘后世,他们竟是如此的不顾一切,足以让我在膜拜佛祖的同时,也为这些佛教徒们的一腔热情和至圣的虔诚所感动。曾经对于他们“行为愚昧”的看法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来的只有高山仰止般的崇敬!

藏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拉萨则以释迦牟尼佛为核心进行转经朝拜活动,转经一圈为圆满;沿佛殿四周的转经甬道转一圈为“囊廓”,是内圈;绕大昭寺朝拜一圈为“帕廓”;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一圈为“林廓”,是外圈。大昭寺实际上就是佛教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坦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主体而真实地再现。

大昭寺的确是藏民心中的圣地,在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大昭寺,磕等身长头朝拜的信徒为数更众,更让人感动。藏传佛教认为,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行动)、语(咒语)、意(意念)三种方式缺一不可。

在八廓街上,你会经常看到信徒们手执木屐,身披皮裙,表情庄重地双手合十高高举过头顶,口中吟诵六字真言,然后屈膝跪地,全身匍匐,两手前伸,额头轻磕地面,五体投地,重复操作。有的从遥远的甘肃、青海开始,不畏艰难险阻,用身体丈量着大地,举家共助磕长头进拉萨朝拜。忍饥挨饿者有之,风吹日晒、忍受寒冷者有之,甚至死亡在朝拜路上的也不乏其人。信徒们双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像融合为一体。信徒们认为一生修行中,至少磕十万次长头,磕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尽管我对藏传佛教没有什么研究,但我至少认为,真正的佛教徒对神灵的顶礼膜拜,是和封建迷信、愚昧无知是万万不可等同的。

在大昭寺,我除了带着一颗虔诚无比的心情膜拜佛祖外,远看着环抱拉萨的连绵群山,云雾的缭绕更有几分朦胧和飘渺;在这里同样可以看到雄伟的布达拉宫,那高大的城墙和浩大的建筑群,彰显着宫殿的庄严肃穆和恢宏壮丽;在这里,可以俯瞰拉萨最繁华的八廓街全景,从那一座座藏式建筑群中,寻觅历史的踪迹,感悟其中的禅意。

西藏的厚重是很难用几句话来表达清楚的。从服饰到民俗、从人文景观到自然风光。鲁朗林海是浓烈的绿,南迦巴瓦峰是刚硬的白,南伊沟是生态的美,色彩最为丰富的还是巴松措。在西藏,如果不看巴松措绝对是一种遗憾,如果弄不清这个“错”那个“措”,则会错上加错,一错再错。

去往林芝巴松措之前,西藏的朋友就一直在赞美那里的美丽风光,忍不住一种揽其入怀的冲动。等我们一上路,沿途的自然风光的确美得让人心醉。整个湖泊被原始森林包围,远处的雪山傲然矗立,湖水呈现出淡淡的玉石般的毫无杂质的碧绿,清澈的可以看到几米以下的成群的鱼儿在游走。错宗工巴寺是湖心岛上的一座寺庙,寺庙南面长着一棵奇特的桃树和松树连理的大树,树上挂满了洁白的哈达。巴松措并不是一座湖那么简单,它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高山冰川、堰塞湖泊群、雪山风光、峡谷地貌、原始森林、沼泽湿地、草场花海以及野生动植物群等等,活脱脱一个天然的大公园。

林芝的美就是由这些点点滴滴的景色汇聚而成的大美景观。

生态环境美令人赞叹!路边绿的层层叠叠,路上阳光星星点点,带给人的总是惊喜连连。

盘旋的川藏公路在色季拉山缠绕着,七拐八拐的把我们拖上云霄。在山顶,可以清晰地看到云雾缭绕的雪山在自己的脚下,真有人在云海仙山的感觉。下了车,拍几张照片,超级的冷,赶紧狼狈地钻进了汽车里,生怕被风刮走了似的。视野里只有整齐的白,片刻后下起了雨夹雪,紧接着又是一阵阴霾。天气冷,空气稀薄,但我总觉得高原反应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心理作用,果断地坚持不吸氧。看着雨夹雪和阳光普照如此游戏般的循环往复,像小孩子的脸一样变幻无常,我不禁想起了朋友临行前讲的西藏的气候是“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说法来,看来的确如此,天空中的每种情绪都来得那么自然和随意。

观景台烟雾迷蒙,给鲁朗林海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什么也看不见。林芝的雨很美,但是若即若离,看了经幡阵,以及满是糌粑花和牛粪的山坡,来到扎西岗民俗村。一种紫色的小花,与糌粑的确沾不上边,却被冠以糌粑花的名字。奇怪!

在村民家参观,喝过酥油茶,近距离的感受藏族同胞的生活,立马被暖暖的情谊包围。

归途中却又是明晃晃的阳光,海拔一直下降,开始耳鸣起来。

从林芝的早晨中醒来,又上了车去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南伊沟。西藏幅员辽阔,一个景点到另外一个景点都很远,林芝也是如此。路边绿意很浓,美丽的藏式民居鳞次栉比。在大峡谷频频按动相机快门,恨不得把所有美景都收进镜头。兴趣盎然时,总是舍不得离开,但由于时间紧,还必须得离开。那种感觉,好像正在看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时突然遭遇停电一样的失望和郁闷。

看了以后才真正明白,在林芝,无论行走到每一处,都会是一个美丽的景点,每一个景点都非常精彩。每一次抵达新的景点,都是另一此出发点。

去南伊沟的路上,看见更为漂亮、华丽的藏民居。房子上镶着白色的裙边,在秋风的吹拂下,显得很高调。看见这里的另一个少数民族——“珞巴族”房子上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感官被刺激着。去牧场的路上,成片成片的龙须草,在深秋里坚强地生长着,这也是当地的一大景观。我在想,党的富民政策,让包括西藏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沐浴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之下,农牧民们也在迅速地富起来。这一点,从当地老乡刻满笑容的脸上就可以反映出来。

为了两个景点,在路上奔波了整整一天。倒也没有感到更多的疲态,还是兴趣不减。归途中随处可见的“公主柳”,传说是文成公主带来的。藏族同胞总是喜欢把美好的事情都与文成公主联系起来。汉族同胞戏称文成公主是历史上“第一批援藏干部”,让人笑喷!

眼下的西藏,给人的另一种感受就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亲密无间,让人顿生感动。汽车行使中,天很蓝很低,大朵大朵的白云,时常疑心自己能随手揪下一朵来。闲适的牛羊很认真地吃着草,它们的胆子很大,在马路上穿过,似乎旁如无人,毫不惊慌。而一旦感觉有汽车驶来,它们会很自觉地让出道来。除了牛羊,还有那些憨态可掬的藏香猪,也不时地出现在公路上。它们可不像牛羊那样机敏,往往是过路的汽车慢慢地绕开他们再往前走。我感到欣慰,西藏的动物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

司机给了我几颗小麦一样的东西,不过是红颜色的,并吩咐我吃下去。起初以为是一种抗高原反应的药物,立马吞了下去。后来才知道,那是司机昨天在寺庙里一个喇嘛给他的,说是吃了会带来好运。热情的司机担心我会有高原反应,催促提醒我多喝水。于是我就抱着个保温杯使劲地喝啊喝。知道出来雪域高原什么感觉吗?高原感应?NO!虔诚的感觉?也NO!答案:尿急的痛苦感和解决后的畅快感!

路边时而是山坡,时而是河流。水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我想,西藏是个适合疗伤的地方,正对了我的失眠症。此来西藏,但愿能让我的抑郁好起来,睡眠香起来,精神头足起来,然后更好地投入工作和生活。

公路上除了美不胜收的风景,就是时常出现的磕长头的佛教徒。我的激动抵在喉咙,滚在舌尖,终于没有喊出声来,因为这是一个同拉萨、同布达拉宫、同大昭寺一样深沉肃穆的地方,我不愿意让自己凡夫俗子般的混浊心境亵渎了神灵!

 

2011年11月8日于西藏林芝大酒店

标签:西藏,厚重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