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 刘安成 官方网站

+收藏:http://liuanche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初识洪雅
2012-02-11    浏览(462)    作者:刘安成    来源:书法家 刘安成 官方网站

我于蜀中疗养的处所,位于洪雅县峨嵋山上一个叫做峨眉半山.七里坪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洪雅,飘逸秀美的名字。洪,谓之“大”。雅,谓之“仪”也。这是一个美丽得让人驻足留恋、乐不思归的地方。东临乐山,西接雅安,山水绮丽多姿,人文源远流长,其生态环境可谓“雅”自天成。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洪雅正是应验了这句名言。她集结了川西南最神奇的山,最圣洁的水。域境里的青衣江生生不息,宛若一条舞动着的银链,串联起了两岸的青山、村落,养育了一方原生态的山水和风土民情。境内的瓦屋、玉屏二山、七里坪、柳江古镇、青衣江等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区,依次舒展开来,勾勒出了一副和谐美丽的山水画卷。

初入洪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誉为“人间仙台,云上瓦屋”的蜀中二绝“瓦屋、峨眉”二山。天朗气清时,两山如在眼边。大文豪苏东坡曾饱含深情地写道:“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在苏氏眼中,瓦屋、峨眉是其心灵中的两块高地,有着崇高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的古朴、豪迈,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它们的奇特、俊美,就像一艘漂浮在云雾中的巨大方舟……

乘飞机鸟瞰,在蜀国的崇山峻岭间,瓦屋山壁立千仞,而山顶坦荡平顺,凸置方端,宛如“上帝的仙桌”,更似人间一仙台,彰显着雄秀与大气。山顶泉眼密布,溪流廻环。瀑布群如白链凌空飞降,真应了那句“山有多高,水有多长”的俗语来。此山一年四季景色分明,春可赏珙桐、观杜鹃;夏可沐飞瀑、浴流泉;秋可览万山红遍;冬则可嬉戏于林海雪原。无论你什么时间到来,瓦屋山都会四季迎候。当地人说起他们的瓦屋山,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沿洪瓦公路到四川十大古镇之一的柳江古镇,另有一番景色。

柳江,原有姓柳和姓姜的两个大家族在这里定居。那个“姜”字后来就成了“江”,因为这里确乎有一条江,这就是起源于瓦屋山流入青衣江的花溪河。这花溪河端的生得俊俏,洁净的石,碧蓝的水,柔软的波,宛如初出蓬门的村姑。

柳江的雨一直飘着,细如丝,落无声,一片空濛,远处的山峰从云雾中渗透出来,近处的河水缓缓流淌。花溪河畔石桥北面,一排旧木房蛛尘斑驳,母鸡在路中间大摇大摆地闲逛,只有偶尔游过的鸭鸭划破了这片刻的沉静。

当地人讲,云南有丽江,四川有柳江。到了柳江,曾家园这个地方不得不去。如果说柳江是一条龙,它就是龙的眼睛。有了它,柳江这条睡龙一下子就活起来了。曾家园设计精巧,亭台楼阁各具特色。院子很大,走进去,是清一色的木质楼阁,还藏有一处小小的戏台。本是普普通通的过道,略微凸起,加宽成一个梯形面,就是戏台了。戏台上面的屋檐也跟着加了一屋瓦梁。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紧凑协调,没有占用太多空间,也没有改变屋顶的斜面瓦梁结构,而且,足不出院,隔壁院子楼上也能观戏了。

不过,昔日的戏台已许久无戏可演,墙上的革命标语表明早在多年前,戏台就结束了它的艺术生命。这些标语也在随着时光的推移而迅速褪色,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三个戏台,庭院深深,空无一人,惟有昔日响器裂石隐约穿云而来——“咣咣锵锵”。一袭青衣悲悲戚戚,将长长云袖舞成拖腔。

这里的宁静和安然让人觉得有些离谱。在偌大的院子里漫步,时间仿佛凝固,当年的盛况,只不过给今天增添了一处美好景致。此时我在想,在时光的彼岸,曾家院主的眼角想必会饱含一滴滴热泪。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年的曾家园,已人去楼空。倒是后花园里那一棵棵绿树碧得沁人,蝴蝶在花草上悠然地张开翅膀,一棵树很怪,枝叶青翠,老根盘绕,挂满了像豇豆般细细长长的果实,没人知道它的来历,只知它叫“豇豆树”。高龄的,要数那棵老黄桷兰,高数十丈,枝繁叶茂,徐风吹过,花香便随水顺风袭过一镇。

 的确,这里有着和云南丽江一样的韵味。 沿河两岸,小桥流水,古树参天。淡淡褐黄色的,是偶尔露出几角的屋舍房檐。 红色石料修筑的玉桥,宛如九曲回廊漂浮河上,七弯八拐的桥身像妙龄少女的身段,凹凸有致,婀娜多姿。行走桥上,头顶日光,脚下凉风习习,平添几分惬意。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水中鱼儿三五成群逆水争流,别有一番情趣。桥边是被当地人称作黄桷树的大榕树,据说《天仙配》里给七仙女和董永做媒的就是这种树。那些上了年纪的麻柳树、千丈树,还有形形色色的共生树、夫妻树等等叫不出名字的树种,绿叶婆娑,根须虬曲,抓在江石上,形成天然树墙。千年老榕树,百年吊脚楼,吊脚楼依河而建,鹅卵石奠基,石头布满青苔,无声地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一些房子建在江边,只一半在江岸上,另一半悬空伸了出来,用几根小小的立柱撑着,这样的房子住起来是什么滋味?没在里面待过,没有发言权,想它和水靠得这么近,一定很契合水的特性吧?从吊脚楼下走过,仰头看着上面那一眼眼小小的窗,有些入神,总觉得那里会突然咿呀一声推开,从里面探出一张红杏样的脸,在碧荷的衣褶里惊慌失措一闪,掉下一根竹竿来,正好打在头上。 

“两岸木楼皆近水,千家灯影半临流”,临水而居,与树为伴,树在房里,时光荡涤,带走了多少老屋的故事传说。青山环抱,天朗气清,玉屏山拥岚叠翠,枭娜地走来三五妙龄女子,那里浸染山水灵性的雅女,浅笑低语中,柳江秀色渐浓。

 新砌好的石板路正在向前延伸一条石板老街,不著一字,尽现沧桑古朴。 老街沿江而建,木质房屋,夹杂着有风火砖墙的高门大宅,一些旧年的商店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排列了一里多长,残败的木房,稀疏的人家,不谙世事的一蓬蓬花草,在暮秋的阳光下已渐渐褪去夏日的火红,紧密相连的各式店铺,似乎有些悄然无声,墙上凸起的繁体字,也似乎在述说着过去的光景,偶有狗儿跑过,门几乎都是关上的,一把生锈的锁呆在两门中间,青苔翻过门槛,爬上半堵门墙去了。 三五老人,坐于低矮的屋檐下,就着一截古树桩,一块洗衣石,下残棋走“五马”(古镇一种棋类游戏)棋盘是木炭画的,棋星是从河边捡来的石子,就地取材,用完便扔,不好争斗的,就自个提一把竹椅当街上一摆,一壶老茶、一本老书,也可消磨大半天时光。老太太们喜欢一个人倚靠在自家门前,神情安详的样子,很像一幅灰色调的油画。一绺麻线团,一把牛骨发梳,几挂萝卜干,半截水罐,以及那些与他们毫不相干的过客,是她们目光里的全部内容。幽暗,恬适,漠然,人淡如菊大约就是指的这种感觉吧。终于听见有细细的机声传来,寻声而去,原是一位老妇人踏着缝纫机,兀自绣着花针。时光,竟如细碎的花布一样流淌在手中的针车。还有那老式的理发店,老式的椅子,结实的木条早磨得油亮异常。不知从何找来的残缺石雕,也成了踏脚石,岁月似乎永远刻画在那儿了。

没有网吧的虚拟爱情,没有麻将的稀哩哗啦,没有卡拉OK的喧嚣,没有洗脚房的薰香。在柳江,会被一种浓浓的陌生感所笼罩。文化陷落下去,岁月升了上来,就像泥沙,一层层地把古镇覆盖。一脚踏进去,就像走进某个文化遗址发掘现场一样。小心翼翼拂去那些堆积物,打开一个文化土屋,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文化差异,是出土文物温润遥远的光芒。很显然,古镇正在坚持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文化生态。苍台麻雀,青瓦粉墙,老屋古街,破户旧铺,这些具象的东西注定只能成为古镇深厚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曾家园是暗暗的绿色的话,老街就是一种淡淡的灰红,无论是屋檐、地面、还是桌椅、用具,甚至于天空和行人的脸色,几乎都呈现出这样的颜色。岁月使万物接近。谁也分不清这样的灰红色最先来自何处,也许它来自脚底的泥土,或是街上的石板。兴许它还来自山后的竹林,甚至是某年人们的一次不经意的粉刷。灰红色还有镇头小山上的几块石碑,有人说那是纪念柳江历代名人的碑刻。驻足细看,碑上依稀可见“明监察御使张鹏故里”、“大清曾文诚公壁光先生故里”、“明义士余飞先生故里”和“大清张带江先生故里”字迹。柳江出过这么多名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欲穷千里目,更上玉屏山。玉屏山好似横亘于青衣江和花溪河之间一块青翠透明的黛玉屏风。这里是回归自然、寻幽觅静的绝佳场所。人工林海,莽莽苍苍,无边无垠,绿浪接天,层层叠叠,青翠欲滴。林中飞瀑流泉,花香鸟语,万籁无声。折耳根、蕨菜、花斑竹、白质巅等野菜遍布林间,芬芳扑鼻,林下泉眼丰富,形成多姿多彩的磨子沟阶梯瀑布和气势浩荡的海汇棠湖。在这充满生机与自然野趣的环境中,当你从繁华的大都市一路风尘来到这清凉胜地下塌,远眺林海,涉足清泉,林下漫步,林中拾趣,尽享自然之风情。伴着山风、松涛与野花绿草的芳香,在古朴的小木屋里进入梦乡,的确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享受,仿佛进入童话般的世界,更将使人乐不思归。不仅让人感叹于诗人“山水本无雨,空翠湿人衣”和“峨眉岂独秀,玉屏一山姣”的美丽曼妙来。

我遗憾没能在夏天来游此地。如若其然,这里必是清凉的世界,禅唱的天堂,也会勾起童年的许多回忆。蝉儿用独特的川南方言的演唱,定然会尽展异乡风情。

往峨眉山方向走去,另有一处古镇,谓曰“高庙”古镇。听起名字就容易让人平生一种“高妙”的感觉。

高庙位于峨眉山与瓦屋山交界处。苏东坡有诗云:“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就知名度而言,瓦屋当然不及峨眉。峨眉是大红大紫的当红明星,瓦屋则是有待开发的小家碧玉。由于与两山接壤,地形地貌便深得两山之妙——既有峨眉的雄奇秀丽,又兼瓦屋的古朴神奇。尤其是盛夏季节,云树蓊郁,远山含黛,白云缭绕,一派明丽清幽之景。

古镇主要建筑分布在花溪河边的山坡上,依山而筑,因势造形,因此远远望去那些青瓦木房显得很不规则,高高低低,参差不奇。三条主街道禹王街、万顺街、万圣街,光听这名字就有些带有禅意。万顺街保存得相对完好,其他两条街道或多或少染上些现代色彩。在时间的长河中,万顺街其实一点也不顺,它就像一个沧桑的老妇,迈着沉重的步子踽踽独行。早已褪色的木质板门,光滑的青石板街面,幽深潮湿的天井,似乎在喃喃诉说着什么。只有置身于这宁静而古老的街道,才能真正触摸到古镇的精髓,进入到古镇的时间节奏之中。

据讲,小镇每逢农历二、五、八赶集,届时三乡九寨商贾云集,空前热闹。很早以来,这里就是土纸,药材等商品集散地。在小镇周围一些村子里,至今仍存在着用蔡伦古法造纸术生产土纸的原始手工作坊。从竹子出山到制成竹浆,再变成一张纸,需经历72道工序,纸农辛苦可见一斑。本地生产的土纸,色泽淡雅,纤维性好,浸染效果佳,可作绘画书写之用。但是比起我曾经到过的皖南泾县的造纸来,还是要逊色一些。不管如何,作为书法爱好者,我自然会购得一些带回,也算到此一游了。   

不得不提到另一样物品——白酒,这是高庙古镇的标志。古镇人豪爽侠义,历来喜欢喝酒。高庙白酒以醇香浓烈、酒劲绵长和喝了不上头远近闻名。高庙古镇坐落在峨眉山、瓦屋山两山之间的大山深处。高庙白酒之所以这么好喝,除了酿造得法,还有水质的缘故。云缭雾绕的高山,悬岩峭壁下清泉喷涌,天然泉水甘甜而味纯,至今无现代工业排放污染。酿酒用水是从一处岩石缝里渗出的天然矿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这是从岁月深处流出的佳酿。

此来古镇,行色匆匆,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若有机会再来,我一定会带着不善饮酒的遗憾,以及对玉液琼浆的敬畏,好好参观一下酒厂的原始酿酒车间,品味酿酒人工作的辛劳和成就了美酒后的快乐,还住在七里坪避署休闲,尝石磨豆花,看山乡风景,吸吮着空气中散发出的高庙白酒的馨香,再饱眼福。

出高庙不远,在峨眉山后半山零公里处,一片世外桃源般的绿色台地,一个千百年来隐藏于峨眉山身后的云中仙境,这就是七里坪休闲度假区,也就是我所借居的地方了。

曾经两次游过峨眉山,却总是在零公里处就分道去了雷洞坪,众所周知的风景在左边,而向右边却更有一处隐秘的人间仙境。仅仅是一个转身的距离,大家却浑然不知。路左是一个个惊人的大问号,路右则是一个个“七里坪”的汉字组合。七里坪是什么地方?七里坪在哪里?

七里坪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盲点。那里的几十上百户山民也一直过着朴素无忧的山野生活。一条蜿蜒的小河自山顶而下,清澈见底,养育着沿河两岸的村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山体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和大山的秘密,云雾缭绕、隐隐约约的大台地,就是不久的将来渴望放飞身心、度假安居的人们梦幻的理想栖息地。 

据专家考证,地球北纬30度聚集着较高程度的人类文明,比如埃及金字塔、广汉三星堆等。而七里坪机缘巧合地正处北纬30度,海拔约1300米,属峨眉中山区,位处凉山山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区域,为盆周山地地貌,区内地势整体为西南高北东低,虽行政区划在洪雅境内,却一直就在峨眉金顶的佑护之下,因而自带三分“仙气”,七分柔光,集千年造物之精华,蕴涵中国传统地理之大和大美,凝聚成今日稀缺的天造人间仙境。 

四川人一直在为发现峨嵋半山七里坪而自豪。是的,他们有自豪的理由。七里坪的发现和开发,不是偶然是必然。就像一件绝世精品,总有见诸阳光的那一天。养在深闺的七里坪,披着一袭薄如蝉翼的纱缦,抖落一地的晨风与清凉,变幻着各样的身姿,超凡脱俗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七里坪过去是一个未被开垦的原生态村落,但它又不是孤零零的一个村落。环绕七里坪周围,展开的是一幅生动的自然资源和人类聚居的祥和人文地图。如前所述的有着古朴民风民俗的高庙古镇、柳江古镇,有着典型川西民居风格的曾家大院,吸引着无数前来游玩的人们。

今天,一个千百年来隐藏峨眉金顶身后的云中仙境终于被发现,世人惊呼! 世界双遗产地,风和景明的峨眉山,随着一座国际度假新城的崛起 ,一场新的居住革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从峨眉半山七里坪启程…… 

北宋科学家沈括,筑梦溪园闲居,以其科学实践与平生见闻,涉猎天文、气象、历法、地理等几十种门类,写成传世之作《梦溪笔谈》。而当下的七里坪,则是现代梦溪笔谈的探索源头,是另一部展开的自然人文科学大书。今日的“沈括”们无需自筑梦溪园,有七里坪山居体验,可成就多少“梦溪笔谈”?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滋养了这里茂密的植被,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给予的是不同的感受;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少霜雪,正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堡里待久了的人们最渴望放飞之地。每到春季,七里坪的气温早早开始回升;每到季长雨也绵长的秋天,七里坪“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景致勾起多少美丽的惆怅;每到漫漫冬季,七里坪银色的世界又给人多少惊喜的想像。夏季如春,最适宜人体的温度,可遇而不可求,但七里坪做到了,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 

金秋十月的清晨,七里坪烟朦胧雾朦胧,雨朦胧鸟朦胧,整个大地台云雾缭绕,时隐时现,若有若无,丝丝缕缕,连绵不绝。时而在成片的南竹顶上栖息,时而轻盈地在山坳间舞动裙袂,飘浮的仙云游移的是一种心情,勾勒的是一幅幅变幻莫测的绝美天然水墨图。如果你起得再早一些,在七里坪看日出,初阳就像一位清纯的少女,一脸粉霞、步态轻盈地从金顶背后缓缓升起。待晨曦散去,红霞满天,便是一个万里晴空的好天气。 

行走于七里坪低缓的坡道上,眼睛是干净的,鼻孔是干净的,脸是干净的,空气中凉丝丝的透明气息将你的心也淘洗得干干净净。阿尔卑斯山脉有“香槟空气”之称,而峨眉半山则有“薄荷空气”之誉,由此成为世界级的高品质“清凉”之地。 

面朝七里坪的东面,是一个很深的峡谷,最深处距台地落差达六七十米,惊险秀美。峡谷中巨石林立,潭水清澈见底,还有几处天然形成的小瀑布,赋有传奇故事的神秘水帘洞等,真是个浑然天成的亲水戏水大峡谷。 

进入七里坪高山腹地,茂密的原始森林层层叠峦,高山植被密麻交织。四五月间,各色高山杜鹃开满山野,各种珍稀野生动物更添了一种幽深的神秘。 

与峨眉山、洪雅县的其他地方相比,山中度假栖居的地形地貌拥有其独特的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它是三山公路沿线上从峨眉山方向过来的第一块开阔台地,也是沿线最大的未开发的荒山坡地。一定坡度的起伏,使得七里坪度假区内每小片区域又形成了各自的私密性。小区域内的主题景观营造,适中的地形坡度也增加了驾车、步行、活动的乐趣,依地形而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景观园林等形成了立体生动的画面。 

由于七里坪独特的地理位置,天气晴好时,可清楚地看到峨眉山金顶及十方普贤金像,贡嘎山也清晰可见。资源的优势引来无数眼睛、引发无限诱惑。《说文》释:“半,物中分也。山,土有石而高也。”山之一半,俯仰之间,景色宜人。峨眉半山在这蜀山高岳之间,超然出一种气度。南撷天下之秀,北望天府之都,西奄瓦屋之顶,东纳岷江之韵。在佛光的佑护下,七里坪自带三分仙气,七分柔光。金顶之下,阳光普照。峨眉禅意,空灵无限。半山之地,万象弥漫。度假七里坪,祈福峨眉山。心中有佛,处处皆是佛国天堂。我院终其毕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用“和谐”、“宽容”、“平等”的佛家教义,要求我自己并影响我的家人,让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仙山佛缘的印记。

天下之观在蜀,蜀之雅居在峨眉,峨眉之仙居在半山七里坪。半山之地,七里坪台,凝聚着峨眉清凉气候世间精华。 

西方哲人尼采说:不要在平原驰骋,也不要在山巅远眺,半山一眸,世界最美妙。正所谓“好山一窗足”!七里坪高山台地植被,像一床厚厚的地毯,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净空气,是绝佳的“洗肺之地”。看溪水潺潺,品山空人寂,听泉鸣鸟唱,赏禅意仙乐---。一幅天人合一的壮丽画面。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夜入吴。”诗仙李白当年游历西蜀嘉州、峨眉一带,对青衣江曾经赞叹不绝。古称平羌江的青衣江,用它的雄浑和博大,哺育了两岸的山水、田园和村庄。在这里,看看山、赏赏林、散散步,聊聊天,喝喝茶,品品咖啡,悠哉乐哉。看着江水的恬淡宁静,早不知今夕是何年!

自古灵山秀水养佳人。民间的洪雅,专门盛产美丽的“雅女”。青石板、独木桥、吊脚楼、绿纱窗、麻花辫子、竹丝斗笠,人面桃花相映红,素面朝天俏佳人。水一样的雅女,在川南的青衣江畔,如悄悄的玫瑰,羞答答地开,散发着清幽幽的香。

文章书案山水,山水天地文章。身处洪雅,小憩七里坪,这一方上苍恩赐的风水,一方自然造化的宝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在灵山秀水之间,与世无争,豁达从容,宠辱不惊,定然会培养着自己的博大胸襟。

初识洪雅,我流连忘返于这诗一般的山水田园,我祝愿着自己,离喧嚣繁杂越来越远……

    2011年11月10日于四川洪雅

标签:文章书案山水,山水天地文章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