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 刘安成 官方网站

+收藏:http://liuanche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一个人的江湖 ——记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刘安成
2012-05-23    浏览(2236)    作者:记者◆王 舵    来源:书法家 刘安成 官方网站

一、多难——从劳其筋骨到苦其心志

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刘安成的童年,就是从一个不幸走向另一个不幸。

他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殷实的家庭背景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幸福和快乐,相反的是备受欺凌和鄙视。家产被没收,父母被拉去游街示众,年幼的他在监视下过着凄苦而压抑的生活。

他清楚地记得他十三岁的那年,该上初中二年级的他突然被父亲从学校拉回家,毫无思想准备地被迫退学了。父亲给他的理由是家里太穷,上不起,即使上到了初中毕业也无法上高中。因为那时是推荐上学,“地主”成分的背景已经给他的求学之路判了死刑。

在经过一整夜的哭闹后,倔强的刘安成决定去50公里外的舅舅教书的地方借钱上学。他悄悄从家里溜出去,穿着一双裸漏着脚趾的棉布鞋,徒步百里之遥奔舅舅所在的方向而去。不知道具体地方,他只是靠直觉沿着铁路旁边的石子路竟自不停的往前奔走着。一整天水米没沾牙,鞋底磨破,脚底磨出了水泡,碎石渣磕碰得脚趾鲜血淋淋。就这样一边问路,一边小跑,直到天黑下来,一瘸一拐的他才走了大约三分之二的路程。晚上借宿于好心的老乡家,第二天一亮就按老乡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行。这一趟没有白跑,本身生活就很拮据的舅舅给了他两元钱、两个笔记本、一支钢笔。那几天,全家人担惊受怕,活生生的一个孩子就这样无缘无故不见了踪影。家人拉上左邻右舍,分兵几路,找遍了十里八村,依然杳无音讯。三四天后,当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怀揣着在舅舅那里淘来的两元人民币,有生以来第一次坐上火车,兴冲冲地回到家里时,父母爱怜与气愤交加,又舍不得下手打他,只是心疼的抱着儿子恸哭失声。

少年刘安成的心里,埋下了坚强与温暖的种子,也让辛酸的父母看到了儿子强烈的求学欲望。这对于当时刘安成的家庭,是一种近乎渺茫的希望。

尽管渺茫,但希望终归是希望。为了供儿子上学,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庭,只能把尊严贱卖给现实——身子单薄的老父亲偷偷的离家出走,开始了背井离乡、沿街乞讨的生活。为了不让刘安成敏感的心再受伤害,截至老父亲去世前,都没有描述过那段岁月的屈辱和痛苦。但可以想见,在那个唯成分论的时代,在那个赤贫如洗的岁月,要一碗饭,讨一文钱,会是何等的艰难。老父亲蹒跚的身子和绝望的眼神,成为刘安成日后一种永远无法释怀的痛。

发现父亲不见了,刘安成的母亲和家人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几经辗转,才有了父亲的音讯。等赶到父亲身边的时候,刘安成看到的是一个蓬头垢面的老人,和当时生产队里的一群牛、驴、骡同宿一圈,旁边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疯男人张牙舞爪。满屋的臊臭和遍地的污水,让刘安成无法相信出现在眼前的这个老人就是自己善良慈爱的父亲。悲从中来的羞愤和相濡以沫的温暖,让刘安成深深的明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更好的拯救家庭,报答父母,成就自己。

命运垂青,考高中那年不再推荐,刘安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求学梦终于可以延续了。刚上高中时,刘安成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因为会唱歌、会唱戏、会拉二胡、会吹口琴,还打得一手好乒乓球,从而受到学校和师生们的喜爱。在这种境况下,他以为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但是特殊出身的他很快遭到了冷遇,他甚至连申请“三好学生”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看着闷闷不乐的刘安成,刘安成的父母不想再连累儿子,于是哭着做了个无奈的决定:断绝和儿子的关系,把他过继到安徽的一个贫民家庭中去。倔强的刘安成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想起早年被迫送人的哥哥和舐犊情深的父母,刘安成精神崩溃了,为了和这不公平的世道抗争,他决绝地拿起家中的半截铁镐朝自己的头上狠狠砸去……

刘安成平静的讲着,情绪没有起伏,眼神没有恍惚,似乎故事的主人公与他无关。他甚至在淡淡的笑,对于那些苦难他早已消化在岁月的长河,所以当他说到自己能有今日是“布共产党英明政策之德泽”时,你不会感觉他是在调侃或是在揶揄。

男人的胸怀是被苦难撑大的。要么在逆境中浴火重生,要么在沼泽里愈陷愈深。刘安成是不幸的,少不更事便经历了太多的乱世炎凉和人情冷暖。但同时他又是幸运的,他从坎坷磨难中学会了坚强,他在生离死别中明白了感恩,他于进退取舍中习惯了寡欲。韩信受辱而成功业,司马临刑再著春秋,大抵不凡总孕于不平,才有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万古传诵。

显然,刘安成驾驭了苦难,他悟到的太多太多的人生智慧,而今已在谈笑风生中扑面而来。

二、多才——从文学曲艺到书法艺术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往往物质匮乏的时代,总能在精神世界创造出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这在刘安成身上也有验证。

本该活泼的岁月,刘安成比别的孩子多了些忧郁和持重。但孩子的内心是飞翔的,再大的灾难都无法阻挡孩子天性的流淌。刘安成在动荡的岁月里学会了用上进替代恐惧,用达观面对失落。于是,勤奋学习之余,他发现了自己在文艺方面的才能,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也应声而出。

直至今天,我们都不得不感谢和肯定时势带给刘安成的两重天。同样因为爱人的家庭成分问题,多才多艺的刘耕桥老师,被“贬”到了刘安成所在的偏僻的村落里的初中小学合为一体的学校当老师。刘耕桥老师才华横溢,不但课教得好,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那个时代难能可贵的骄子。命运把他们打到了同一个战壕里。面对乐观积极、好学上进的刘安成,为人师长的豪情和责任让刘耕桥倾囊相授。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刘安成的成绩突飞猛进,还利用业余时间系统的学习了乐理和视唱,屡次在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里抛头露面。这让血气方刚又投师无门的刘安成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让他触类旁通,体会到了学一贯之、一通百通的学习兴趣,使羽翼未丰的刘安成开始存储腾飞的力量。

文学在这时恰如其分的满足了他内心的奔腾。他把炙热和沉稳、追求与期待、坚定与迷茫混合着从艺术王国晕染的浪漫,在方寸之间泼洒得淋漓尽致。

刘安成的精神王国似乎在那一刹那豁然洞开。

没有经过大悲大喜的人不懂得生命的珍贵,没有经历大起大落的人不明白机会的重要。少年老成的刘安成从刘耕桥老师的身上看到了命运的神奇和人格力量的伟大,也许在那一刻,征服命运、信仰高尚便成了他毕生奋斗的方向。

我仔细的听着刘安成的讲述,细致的捕捉着他的情绪变化。我知道,对于当事人来说,他们总在漫不经意间把他们最为珍视的东西娓娓道来,不是分享,只是回忆。在回忆里,他们可以还原最初的激动或是感慨,回味真实的辛酸或是欢笑。无须参与,不必回应。

但我又分明听到了他内心的一种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从他的爽朗中读出了孤独。一个事业有成、故愿得遂的行者,在沉浮喜舍中不为人道的孤独。

“没有刘老师,就没有我刘安成的今天。”他眼睛直视着我,目光炯炯,语气笃定。

刘耕桥当得起这样的尊崇。他启蒙了刘安成,为他在生存困境中打开了另一扇门,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神圣大门。这让刘安成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羞辱,忘记了磨难,开始出神忘我的投入到了铮铮天籁、关关雎鸠世界的探索,为他之后的艺术修为和兼收并蓄埋下了深厚的伏笔。

行文至此,我突然间明白了刘安成说的一句话:书法修为绝对离不开学养和人格。

正是刘耕桥,这个戡乱时代的历史牺牲者,以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气度和使命,完成了这种学养和人格的传承和递延,使得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

于是,以人文历史为核,以琴棋书画为轴,刘安成打开了艺术半径,不仅取得了文学上的斐然成就,也在书法艺术方面达到了很深的造诣。

三、多识——从为官之道到修身之本

刘安成有很多身份。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河南省书协刻字委员会——主任。

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河南省财政书法美协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河南省财政厅地方金融处——处长。

我问刘安成,你更看重哪个身份?刘安成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有三条命。第一条命是当初捡回来的,第二条命是我的政治生命,第三条命是我的艺术生命。

我佩服于他的睿智与从容,更钦敬于他的珍惜和敬畏。

因有敬畏,才能20多年如一日在处级干部的位置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因为珍惜,才会在8小时之外苦心钻研米芾、参修二王。也正因为珍惜和敬畏,他在出世自修和入世为官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达到了动静双修的至高境界。

刘安成在财政部门工作了近三十年,由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处理事务的身体力行,他总能未雨绸缪的将复杂的问题简而化之,从而赋予繁冗以举重若轻。他有一个原则,坚决把重要事情在白天工作的8小时内得到解决。

“我首先是一个公职人员,这是我最应该做好的工作;书法是我工作之外的一大兴趣和爱好。”不得不说,刘安成将二者有效融合并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把权利看成是国家赋予他的一种义务,把工作当成成人达己的重要平台。处室业务从不懈怠,干部培养亲力亲为,就连属员竞聘,他也要一遍一遍亲自指挥彩排。财政厅是国家的金库,管着大批资金。坊间传闻,就是一个小科员下到地市,也需要相关领导亲自接待。但刘安成把这一切看得很淡,整个采访,他至少三遍讲自己就是“公职单位”的“一个大办事员”,言语之间没有任何的做作和姿态,自然,真诚。

我问刘安成,20多年了,您一直在处级的位置上,没想过动动吗?

刘安成惯性的扬起左侧嘴角,微微一笑,不疾不徐的说:人是很难脱尘拔俗的,更何况咱们一介小民。要说对自己的政治前景不闻不问,那是自欺欺人,但我也从不羡慕那些所谓的飞黄腾达者,尤其对个别靠投机钻营而在职场谋得“一杯羹”的势利小人不屑一顾。升不升迁,不影响我敬业。兢兢业业,并不仅仅是为了升迁。

我不得不感叹艺术对于他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在其位,谋其政,不求其果。书法是寂寞之道,去其繁华,祛其功利,是一种寂寞的快乐。它可以让人的精神和情感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可以让人对本来很有诱惑力的功名利禄、权利地位弃之敝履,可以让人抛却一个繁文缛节、分毫不爽的花花世界,可以给人的身心带来无尽的愉悦和享受……于是儒可以滞重、法可以森严、道可以超迈,最终法相合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个“艺本位”的公务员,绝不会是破坏者。正如同好山乐水者,绝不破坏江山。所以他恪守官道,不逾雷池,几十载仕途秋毫不犯。所以他养情怡趣,寄情四宝,八千里神州笔下生辉。

我们不敢妄议现在的官员作风,但我仍是欣喜,欣喜于还有刘安成这样的官员把为官与修身紧密结合、相生相克。我在想,假设有更多的刘安成,能够把个人兴趣转移到一些高雅和高尚的活动上去,还会有那么多的官场陋习和官员作风让人诟病吗?

刘安成在营造他一个人的江湖,讲道义,讲追求,讲责任。他博古通今,见多识广。他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他行走在一个人的江湖,孤独而飘逸。他入世而不流俗,出世而不逃避,他像中国历史上千千万万个士大夫一样,寻求着物质生命、政治生命和精神世界的高度统一。

《礼记·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正是为官之道和修身之本的旷世结合吗?

四、多面——从财政官员到书协主席

刘安成如今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他的书法艺术,他告诉记者,他有时也很纠结,工作的繁忙和琐碎,是份内事,必须全力做好。但由此而分散的大部分的精力,要靠对艺术追求的情愫和执着来弥补。奈何?奈何!只能从牙缝里挤出点时间,或当“打鸣公鸡”,或当“夜耗子”,毫不惜力地一头扎到自己钟爱的事情上来,高山仰止般地拜倒在先贤脚下,甘做“走狗”,从中寻找一种快感;拿书法经典艺术作为自己的“爱妻”,生生不息地爱下去,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靠近她,让她永远流连于自己身旁。

学习经典,说起来轻松,其实就其辛苦程度而言,等于里外里增加了成倍的劳动量。个中甘苦,惟有修习者本人最清楚。刘安成本就瘦削的身子骨,衣领越发的“胖”了起来。就这样,刘安成孜孜不倦地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行,寂寞并快乐着。也使刘安成这样一个天生酒精过敏之人,不断在读书、临帖中,“偷享”着古代文人墨客“斗酒诗百篇”的放旷和练达,时不时地“醉”上一把,有意无意间的寻找那种飘飘欲仙的境界。这,也是要点阿Q精神的!刘安成如是说。

但他向来不认为这是自己不务正业,恰恰相反,他认为这是个人生命历程中十分有趣或者叫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工作论,非但不会带来消极影响,反而因为这种极其执着的真性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或者是摧毁着所谓前途、钱途等等的诱惑,赋予了所谓权力、地位一种理想,所操办事务的一种格调,是不容易让人低俗、荒唐、昏庸、愚拙的。沉浸书法的时刻,就是回归心灵的时刻,这时候定然会忘却尘世的身份,实现一种超度,获得一种自由的眼光,从而立足于人生的全景。

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让他知道了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因而也知道应该怎样做事。当然,对于这种说法,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知与理解。而刘安成认为,对艺术、对经典文化追寻的过程,就是灵魂得以升华的过程。膜拜先贤的过程,就是内心得以洗礼纯化的过程。

此时,记者说了一句一个当代哲学家说过的大意如下的话:但凡有些艺术气质的人,很难说在政治上能达到怎样的成熟。刘安成深以为然。“职业是你的本分事,做好了,让自己无愧,就可以了。至于人家怎么看,任由他去。能否进步,是你自己能想出来的吗?而对于自己做人的底线,可是自己说了算的。我宁愿如人所言,做一位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者,而坚决不做高深莫测、翻云覆雨、玩“权术”于股掌之中的政治家”。语意未尽,刘安成接着说道:“绝非我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是我更希望在完成事业的同时,让艺术能成为我的“情人”。我一直在说,聪明的能让“眼睫毛打炮”的以及势力翻飞的政治家令人敬畏,更令人不安。书家亦然。在狼面前变成羊,在羊面前变成狼,凡此种种,均是真丈夫不为之举,当以鄙之!因此,作为自然人也好,社会人也罢,率性、真诚、善良、质朴尤为重要,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更当如此”。所以,李煜精于诗词却耽于治国,赵佶工于书画却疏于政务,高纬善于歌赋却荒废朝纲。但对于熟读经史的刘安成来说,以古喻今,惩前毖后,只是一种思维和行事的惯性。两者之间,他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刘安成说,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等退休之后,全身心地练习书法,追求自己真正的艺术生活。当然他也会在今后的工作期间逐渐地为自己的艺术梦调整好生活的天枰。

感悟书法精神、做好处长,这看似大相径庭的两件事,刘安成却找到了二者的平衡点,并将其实践得风生水起。

“怎么样驾驭这支笔是个难题。拎起毛笔做垂直运动、熟练运用毛笔尖写字,并不是容易的事。”刘安成认为,毛笔写字要找准几大技术难点: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这是基本功,要练好;二是运笔。就是你笔力一定要拿捏好。三是谋篇布局,要谙熟于心。再其次是对墨法的把握,要有浓淡干湿参差其中,赋予书写以生命”。而这就像做事,认定的事一定要做,并且抓住要害和主要矛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在刘安成看来,书法不仅能陶冶情操,调节和净化身心,还能够积极促进工作的开展。

“我的毛笔字能够斩钉截铁地果断收笔,这并不是简单达到的。”刘安成说,练书法还要用心用脑,持之以恒,而干工作也是这样,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到最好。

“干什么事不动脑筋,不充满信心,不去研究创新,不去努力,你就不会成功”,多年来,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刘安成逐渐形成了凡事提前思考、提前决策的好习惯,这使得他能很好地做好事前准备并抓住要点、亮点,工作开展起来也很顺利。

这里面有个小插曲。刘安成当上书协副主席后,在整个河南财政系统曾经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可以称之为河南财政史上第一例。当时的厅领导号召员工们多培养自己高雅的爱好,笔墨纸砚成了厅里不少人的办公必需品,练习书法、修身养性的学术氛围很快形成。

“就这样,我这个财政干部和书协副主席的身份才有机的协调到一块儿”,刘安成诙谐地说。

采访是在他的办公室进行的。“地方金融处”的门牌和他办公桌上的各种财政文件告诉我,他是个公职人员;而那个利落的方格衬衣、牛仔裤装束和手插口袋、随意放松的姿势又在隐约告诉我,这个男人是个“艺术青年”。

下午三点,刘安成参加财政厅的一个报告会。会议开始前,他忙着做各种准备,与各种人不停地交流,此时的他是一个有着严谨理性的公职官员。会议结束后,他和我的第一个话题,却落在了他的书法艺术上,这让我不得不惊诧于他身份转换得如此快捷而妥帖,让我几乎忘却了他地方金融处处长的身份。

 “学而优则仕,演而优则导”。刘安成的书法之梦,似圆未圆,似近还远。因此,书协副主席这一职务仅是对他书法造诣和技法自然的肯定,却不是他书法梦的终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更高的基点上,刘安成依然可以如今日般动静从容,挥洒自如,将书家的“技”与为官之“道”、修身之“本”和谐贯通,引入化境。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幸运。

五、多助——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对于刘安成的采访,我自始至终都被一种莫名的情绪左右着,不得其所。运笔至此,我终于醍醐灌顶般明白了这种情绪的由来。刘安成身上洋溢着一种别样的人格:高雅。

有道乃高,脱俗为雅。刘安成在以一种出世的心态经营着尘世的精神家园,赞者众,和者寡。他高在独善其身,雅在兼济天下。他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中国士大夫文化有机结合,躬耕实践,奋斗不已。

他是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大善。大爱。大度。大雅。大公……

他演习书法,名为大雅,实为劝善。他有难不恶,感念生活,堪称大爱。

他兴利除弊,政兴人安,公而无私。他志趣高远,诲避沟壑,清心寡欲。

于是,二十年政坛无咎无过,他把持自己,也影响一方。

于是,几十载书香无欲无求,他修心养性,也扬名四海。

不得不说,这是政坛的一股清风,社会的一支清流。由此始,国之大幸,民之大福。

我不想在这里描摹他的政绩,复制他的口碑,百度上输入他的名字,91900条记录里不难发现他的功德。我只是想妄自揣摩一下他的内心,比较一下他的高度,让他兼济天下的宏愿可以流传,可以接续。

刘安成常说自己是一个胆小的人。胆小到所有的违规乱纪都避之不及。胆小到连正常的交际往来都掂量一下有无异动。胆小到至今都把与女子相聚称之为“艳遇”。

也还是这样一个人,游历山水,钻研道法,把为民之命、为官之义浓缩于笔墨方寸,言而无过,激浊扬清。放翁的“家祭无忘告乃翁”,灵均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恰是刘安成大道境界的真实写照。

刘安成是一个有着生活基础和群众基础的人,这也是他艺术思维的发散之源。于是他并不是外界有的人所想象的那样,不务正业,附庸风雅。恰恰,他把书法的收放巧妙运用于工作,使得部门的工作张弛有度,人才储备首尾呼应。与此同时,他也在专业工作中汲取了严谨和和谐,把这种灵性传递于笔端,才有了“以米为面以王为魂”的风格上的创新与突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刘安成以“道”为臂膀,不倚大树而枝繁叶茂。刘安成以“道”为左右,不立山头却一呼百应。他在现实世界里曲意而不逢迎,他在他的江湖里快意而不放纵。

这是一个教父式的凡人,在两个世界里自由开合,在人性与道法间立地成佛。

所以我们可以结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更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枕戈待旦,在理想的征途上与他神交意合。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刘安成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更大的奇迹。

标签: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